净化车间无尘车间工程设计、装修、施工是得创净化工程公司主要从事业务,价格实惠!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湖北洁净室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7-82289886

DEIIANG净化工程专家

您只需一个电话我们将提供最合适的产品,让您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7-82289886

相关资讯文章

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 咨询热线:027-82289886
  • 产品详情

  • 联系我们

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General biosafety standard

for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分类和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本标准为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和科研机构。
2规范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不适用于所有注释日期的引用文件(不包括误差调查的内容)或修订版本。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所有不注意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都适用于本标准。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
GB/T16803-1997加热、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JGJ71-199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biosafetyprotectionforlaboratories。
当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采取综合措施,严格遵守标准化工作、操作程序和程序,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污染,确保周围环境受到污染。
3.2微生物危害评估hazardassessentformicrobes。
评估实验微生物和毒素可能对人或环境造成的危害。
3.3气溶胶aerosol。
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体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0μm,液体微粒形成的胶溶分散系统。
3.4生物安全柜biosafetycabinet。
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用于处理危险微生物。
classibiosafetycabinet3.5I级生物安全柜。
至少安装一个高效的空气过滤器来净化排气。工作时,柜前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外部空气从操作窗吸入,不能从操作窗逃逸。工作状态时,确保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3.6II级生物安全柜classibiosafetycabinet。
至少安装一个高效的空气过滤器来净化排气,工作空间是由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单向流空气。工作时,前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外部空气从操作窗口吸入,不能从操作窗口逃逸。在工作状态下遵守操作规程,不仅确保工作人员不受侵犯,而且确保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3.7III级生物安全柜clasibiosafetycabinet。
至少有一个高效的空气过滤器来净化排气。工作空间为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经高效过滤器净化,前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手套箱操作口。保持箱内外部负压,确保人体与柜内物品完全隔离。
3.8物理抑制设备physicalcontainmentdevice。
防止致病微生物逃逸的设备采用物理或机械方法。
3.9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higheficincyparticulateair)filter。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对粒径大于或等于0.3μm的粒子捕获效率超过99.97%,气流阻力低于245Pa。
3.10相对压强relativepresure。
绝对压力减去大气压力值。
4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4.1总则
4.1.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安全设备、个人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特殊设计和施工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程序。
4.1.2应将各特定实验室从项目审批、建设到使用维护的综合生物安全保护措施纳入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必须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4.1.3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分为四级。
4.2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
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一级屏障。
4.2.1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重要的保护屏障。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一、二、三级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溅出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除非实际上无法实施。生物安全柜不得用超净工作台代替。
4.2.2必要时,实验室应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配备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罩,或使用其他不让致病微生物逃逸以确保安全的设备。
4.2.3实验室配备的离心机应用于本标准4.2.2中提到的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安全设备,否则必须使用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
4.2.4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3实验室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
包括设计和施工实验室选址、平面布置、围护结构、通风空调、安全装置和特殊设备的特殊要求。
4.4安全操作规程。
4.4.1本标准必须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列出并执行不同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特殊安全操作规程(见附录A)。
4.4.2不同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相应的特殊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列出并执行。
4.5实验室生物及其毒素在实验室其毒素。
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在实验室之间的传递必须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4.6管理制度。
实验室基本管理4.6.1。
4.6.1.1实验室布置及准入。
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应合理设置在主实验室;
b)非实验相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c)实验室不得进食或饮用水,或进行与实验无关的其他活动;
d)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前,实验室工作人员、外国合作伙伴、进修学习人员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
4.6.1.2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及培训。
a)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独立工作前,还需要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岗位培训,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开始工作;
b)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并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c)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d)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开始工作前留下本底血清进行相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如果有疫苗,必须免疫。
4.6.2实验室专项管理。
为避免和处理不安全操作造成的事故,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原则:
4.6.2.1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设计工作程序,确保安全。
4.6.2.2提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触拟训练。
4.6.2.3应能够为事故提供应急救援或专业保健措施,以应对紧急情况。
4.6.2.4实验室事故处理:针刺、切割、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飞溅、体表、口鼻、眼睛、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等事故视为安全事故。应根据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必须向相关专家和领导报告,并详细记录事故的具体部位和程度,专家应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
4.6.2.5应填写正式的事故登记表,并按规定向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4.7微生物危害评估。
在建造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材料的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危害评估应根据传染性微生物的致病性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动物实验数据、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因素进行。
4.7.1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应在哪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运行。
4.7.2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应急事故处理方法,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

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

5.1分类
5.1.1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脊椎动物和昆虫无实验)。
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5.1.2实验。
5.2分级根据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5.3适用范围。
5.3.1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3.1.1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对健康成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5.3.1.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5.3.1.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严重甚至致命疾病,通常有疫苗预防感染。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应进行艾滋病毒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
5.3.1.4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通过气溶胶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未知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保护实验室进行。在有足够的数据后,这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或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5.3.2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适用范围与同级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相同。
 
6 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6.1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6.1.1安全设备及个人防护。
6.1.1.1.1一般不需要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
6.1.1.2工作人员在实验服,戴防护眼镜。
6.1.1.3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损伤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6.1.2实验室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
6.1.2.1每个实验室2.1洗手池,应设置在靠近出口的地方。
6.1.2.2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地面应防滑,无缝隙,地毯不得铺设。
6.1.2.3试验台表面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6.1.2.4实验室内的家具应牢固。生物废物容器的平台(架子)应保持在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
6.1.2.5实验室如有开窗,应设置纱窗。
6.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6.2.1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
6.2.1.1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溅出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II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6.2.1.2必须在生物安全柜(II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传染性材料,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如果使用密封离心机转子或安全离心杯进行上述材料的离心操作,并且只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关闭和装载传染性材料,则可在实验室进行。
6.2.1.3当微生物操作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必须进行外部操作时,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人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保护设备),以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
6.2.1.4实验室应穿工作服或衬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要出去,更不用说带回家了。使用过的工作服应在实验室消毒,然后统一清洗或丢弃。
6.2.1.5手可接触感染材料,污染表面或设备应戴手套。如果感染材料可能溢出或溅出,戴两副手套。不要戴手套离开实验室。只有在工作完成后才能取下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或重复使用。
6.2.2实验室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
6.2.2.1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必须符合本标准6.1.2的要求。
6.2.2.2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
6.2.2.3应设置洗眼装置。
6.2.2.4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
6.2.2.5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6.2.2.6实验室每小时通风次数不少于3~4次。
六、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6.3.1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
生物安全柜必须安装在6.3.1.1实验室中。
6.3.1.2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当这种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时,必须采取个人保护和物理抑制设备的综合保护措施。
6.3.1.3在培养感染性组织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当气溶胶不能安全有效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6.3.1.5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更衣室(或缓冲间)穿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下班后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重复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在清洁前消毒。
6.3.1.6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6.3.1.7实验室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洁剂或生理盐水,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6.3.2实验室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
6.3.2.1选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置在建筑物内,但必须形成自己的区域。该区域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分隔开。
6.3.2.2平面布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域包括实验室和相连的缓冲室。
b)缓冲室形成进入实验室的通道。必须设置两个连锁门,当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自动关闭。如果使用电动连锁设备,两扇门必须在断电时打开。缓冲室可以进行二次更换。
c)当实验室通风系统没有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得过大,不得超过实验室面积的八分之一。
d)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室入口,避免工作人员频繁行走的区域,有利于形成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
6.3.2.3围护结构。
a)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便于消毒和清洁。所有间隙必须可靠密封。
b)实验室内的所有门都可以自动关闭。
c)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密封,所用玻璃不得破碎。
d)地面应无渗漏,光滑但不滑。地砖、水磨石等有缝隙的地面不得使用。
e)天花板、地板、墙角均为弧形,密封可靠,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进入墙脚。
6.3.2.4通风空调。
a)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的气流方向和压缩梯度。系统必须确保室内空气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分或间隙排放到室外,除通过排气管有效过滤排放外;同时确保实验室的气流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布局应尽量减少实验区的死空间。
b)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部分回风系统不得使用。
c)环境参数:与实验室外部相比,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室的相对压力应为-30pa~-40pa,缓冲室的相对压力应为-15pa~-20pa。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或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清洁度应为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定义的7-8级。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
d)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不得采用两侧均匀分布的出风口布局。不得采用上排通风设计。生物安全柜排放的内部高效过滤空气可通过系统排气管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也可送入建筑物排气系统。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气系统的压力平衡。
e)实验室进气应通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
F)实验室排气必须经过高效过滤或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排放到空中。排气口应远离系统进气口。处理后的排气也可以排入建筑物的排气管道,但不得送回建筑物的任何部分。
g)进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围护结构的实验室风口内,以免污染风管。
h)在实验室通风系统中,气密调节阀应安装在进气和排气总管处,必要时可完全关闭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I)实验室通风系统中使用的所有部件必须为气密型。使用的高效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
j)应安装风机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打开排气扇,然后打开送风机。关闭时,关闭排气扇。
k)实验室内不得安装分体空调。
 
6.3.2.5安全装置及特种设备。
a)必须在主室内设置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其位置应满足6.3.2.5实验d)的要求。
b)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放置在物理抑制设备中,并在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可能产生的气溶胶。实验室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气装置(通风柜、排气罩等)的排气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才能排出。其室内布局应有利于形成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
高压灭菌锅或其他不产生蒸汽的消毒装置必须设置在实验室中。
d)传输窗应设置在实验室和外部。传输窗的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输窗应设置物理消毒装置。传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封闭的容器中,才能通过传输窗口传输。
E)压力显示报警装置必须设置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以显示实验室和缓冲室的负压状态。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时,必须能够通过声音、光线等方式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报警。可增加装置、高效排气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
f)实验室启动时不得停电。应使用双向电源。如难以实现,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备用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并为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柜、排气罩、照明等)提供电源。
A)主实验室必须设置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6.3.2.5d的要求。
B)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放置在物理抑制设备中,可能产生的气溶胶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实验室内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气装置(通风柜、排气罩等)的排气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其室内布局应有利于形成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
C)实验室内必须设置高压灭菌锅或其他无蒸汽消毒装置。
D)实验室和外部应设置传输窗口。传输窗口的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输窗口应设置物理消毒装置。传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才能通过传输窗口传输。
E)压力显示报警装置必须设置在实验室入口的显著位置,以显示实验室和缓冲室之间的负压状态。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时,必须能够通过声音、光线等方式向实验室内外人员发出报警。可增加该装置的送货量,显示高效排气过滤器的气流阻力。
f)实验室启动时不得停电。应使用双向电源。如果难以实现,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备用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并为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柜、排气罩、照明等)供电。
g)可在缓冲室内设置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口必须为脚、肘部或自动开关。如果洗手池位于主实验室,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道分离,并有明显的标志。水必须经过消毒。洗手池仅供洗手,不得向内倾倒任何传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实验室内不得安装地漏。
6.3.2.6其他。
A)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里的家具应该很牢固。为了便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应有一个专门放置生物废物容器的平台(框架)。家具和设备的角落和突出部分应光滑,无毛刺,应为弧形。
C)所需真空泵应放置在实验室内。真空管道必须配备在线高效过滤器。
D)压缩空气等钢瓶应放置在实验室外。通过围护结构的管道和围护结构必须用不收缩的密封材料密封。气体管道必须配备在线高效过滤器和防回流装置。
e)洗眼装置应设置在实验室内。
f)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标志。
通信系统必须设置在实验室内外。
h)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数据应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
6.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分为:安全柜实验室和正压服装实验室。在安全柜实验室中,所有微生物操作均在三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在正压服装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穿特殊的正压服装。
6.4.1安全设备及个人防护。
6.4.1.1实验室内所有传染性材料的操作必须在三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如果工作人员穿着由生命维持系统供气的整体正压工作服,相关操作可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6.4.1.2所有员工进入实验室时必须更换全套实验室服装,包括内衣、内衣、衬衫或连衣裤、鞋子和手套。所有这些实验室保护服在淋浴和离开实验室之前都必须在更衣室脱下。
6.4.2安全柜实验室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
6.4.2.1选址。实验室应建在独立建筑或实验室建筑的独立区域。
6.4.2.2平面布局。
A)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由有三级生物安全柜的房间(安全柜室)和进入通道组成。进入通道至少有三个部分,其次是外部更衣室、淋浴室和内部更衣室。任何相邻的门之间都有一个自动连锁装置,以防止两扇相邻的门同时打开。对于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安全柜的材料、物品和设备,应在安全柜墙上设置双门结构的高压灭菌锅,并有浸泡消毒罐、熏蒸室或带消毒装置的通风窗,以便进行传输或消毒。必须设置带紧急出口通道。
b)安全柜周围可设置缓冲区,为环形走廊或缓冲房,是核心区域的一部分。缓冲区建设要求同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6.4.2.3围护结构。
A)安全柜房间和内部更衣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内部应形成密封的内壳。地板应整体密封,角落应为弧形。房间的内表面应防水、耐腐蚀。结构中的所有间隙都应密封。尽量减少安全柜和内部更衣室门周围的间隙,并密封,以促进消毒。安全柜地板上的所有下水道均直接通向液体消毒系统,在下水道口等服务管道上安装高效过滤器,防止害虫进入。
b)进入实验室的门可以自动关闭和锁定。所有在实验室内外传输物品的设备必须为双开门结构,两扇门之间必须有自动连锁装置。
c)任何窗户都需要防止破碎和密封。
d)双开门高压灭菌锅安装在实验室的墙洞上,用于消毒三级生物安全柜和安全柜递的物品。外门在实验室外打开。间隙必须密封良好。
6.4.2.4通风空调。
A)必须安装精心设计和建造的直接排气通风系统。系统的进排气设计应确保定向气流从最小危险区流向最大潜在危险区。进排气口的布局应尽量减少实验区的死亡空间。
B)必须监测相邻区域的压差和气流方向,并安装报警器。在更衣室入口处安装压力仪表板,以显示和监测实验室内各区域的压力或压差、进气口和排气风量。
c)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报警装置必须设计和安装,以确保实验室没有正压,每个房间的压力和压差保持正常。三级生物安全柜的排气必须直接与排气管连接。排气管必须单独设置,不得与建筑排气系统连接。
D)环境参数:安全柜室必须保持最高负压,其相对压力不得高于-60Pa;安全柜室、内更衣室、淋浴室、外更衣室的相对压力依次增加,相邻房间之间应有压差,保持在10Pa~15Pa之间。核心区域的空气清洁度应为7级至8级。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光,照度不低于5001x。
e)进气为三级过滤系统,最后一级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
f)整个核心区域的排气必须连续两个高效过滤器处理。排气口应远离实验室区域和进气口。
g)进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每个房间的围护结构中,以避免污染风管。高效过滤器的出风口结构必须在更换高效过滤器前进行现场消毒。或者使用可在气密袋中更换的过滤结构,然后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或焚烧。每个高效过滤器必须在安装前后进行测试,操作后每年进行一次测试。
6.4.2.5安全装置及特种设备。
A)安全柜必须设置三级生物安全柜。
b)高压灭菌锅的门必须自动控制,灭菌循环完成后才能打开。
c)必须提供双开门的液体浸泡槽、熏蒸消毒室或消毒通风闸室,对三级生物安全柜和安全柜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使其安全进出。
D)如果有中央真空管道系统,则不应在安全柜外的空间内使用。在线高效过滤器应尽可能接近每个使用点或切割门。过滤器应易于现场消毒或更换。对于通往安全柜的其他气体,液体管道应安装保护装置,以防止回流。
E)内部更衣室(包括卫生间)、安全柜室池水、地漏、高压消毒室等液体在排入下水道前必须消毒,最好采用加热消毒方法。地漏必须充满有效的化学消毒剂,直接进入消毒系统。高效过滤器应安装在下水道入口和其他服务管道上。从淋浴室和外部更衣室排出的液体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无需任何处理。必须确认液体废物的消毒效果。
f)通风系统、警报器、照明、进出控制和生物安全柜必须设置在实验室核心区域(安全柜室、内更衣室、淋浴室和外更衣室)。
6.4.2.6其他。
A)工作台表面应无缝或密封。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的家具应简单、开放、牢固。在实验台、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留有清洁和消毒的空间。椅子和其他设施的表面应铺设非纤维材料,以便易于消毒。家具和设备的角落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弧形为宜。
c)安全柜室。内外更衣室近门安装非手动或自动洗手池。
D)实验室和外部必须配备通信系统,应配备闭路电视系统。
e)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材料必须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
6.4.3对正压服装实验室的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
6.4.3.1选址:实验室应建在独立建筑或实验室建筑内的独立区域。
6.4.3.2平面布局。
A)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由有二级生物安全柜的房间(主实验室)和进入通道组成。进入通道包括更衣区和消毒区。更衣区依次为外部更衣室、淋浴室和内部更衣室。消毒区为化学淋浴室。当工作人员离开主实验室时,他们首先通过化学淋浴消毒正压防护服的表面。核心区任何相邻的门之间都有自动连锁装置,以防止两扇相邻的门同时打开。对于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主实验室的材料、物品和设备,应在主实验室墙上设置双门结构的高压灭菌锅、浸泡消毒罐、熏蒸室或带消毒装置的通风窗,以便传输或消毒。必须设置带气闸室的紧急出口通道。
同本标准6.2.2.
6.4.3.3围护结构:与本标准6.4.2.3中各款的要求相同。
a)试验区必须保持最高负压,相对压力不得高于-80Pa;化学消毒淋浴、内更衣室、淋浴、外更衣室的相对压力依次增加,相邻房间之间保持10Pa~15Pa的压差。核心区域的空气清洁度应为7至8。
b)除上述条款外,其本标准6.4.2.4中各款的要求相同。
6.4.3.5安全装置及特种设备。
a)主实验室必须至少设置二级生物安全柜。
b)进入主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正压防护服,通过高效过滤器提供保护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呼吸气体。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提供过量呼吸气体的正压供气装置、报警器和紧急支持罐。工作服内的气压相对于周围环境为持续正压。必须为生命支持系统设置自动启动的紧急电源。
c)除上述条款外,其他要求与本标准6.4.2.5中各款相同。
其他6.4.3.6:与本标准6.4.2.6中各款相同。
 
7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7.1在设计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时,必须满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GBL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的要求。
7.2在设计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时,必须充分考虑动物活动本身的危险(如气溶胶、咬伤、抓伤等),并在安全操作程序、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实验室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必要措施。
7.3使用脊椎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必须与一般动物繁殖设施进行物理隔离。
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的动物必须放置在带有净化通风装置的负压箱笼系统中。
7.54级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的动物必须放置在安全柜实验室中;在穿正压服的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必须穿正压服,动物必须放置在带有净化通风装置的负压箱笼系统中。
 
8 生物危险标志及使用。
8.1生物危险标志。
见下图1(注明还没有)
生物危险标志。
使用8.2生物危险标志。
8.2.1生物危险标志必须贴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入口的明显位置,并标明等级。
8.2.2所有具有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的明显位置必须标明生物危险标准,并根据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水平标明相同的水平。

 

9 新建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验收和现有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检测

9.1新建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验收和使用。分为三个阶段:工程竣工验收、专家组验收和批准。工程竣工验收后,新建的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必须由专家组进行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9.1.1专家组验收。
专家组验收时必须进行文件审核、现场验收检查和对工作人员的抽查考核,并提出验收报告。
9.1.1.1.1专家组验收时必须审核的文件。
A)立项报告及相关文件;
b)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C)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如已纳入基础设施项目,则基础设施程序所需的其他文件;
D)可部分参照JGJ71-199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竣工验收及检测报告;
E)第三方检测报告,包括各房间压差、清洁度、噪声、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等;
f)实验室使用及操作技术规程;
G)实验室管理制度;
h)实验微生物操作规程(每一份);
I)应急处理程序;
j)工作人员(含本人签字)登记表;
k)实验室内仪器登记表;
1)员工培训记录;
M)体检(含血清检查)及免疫接种登记表;
以上(f~m)应汇总装订成一卷,封面标题为生物安全手册。登记表和记录部分应为后续使用留出足够的空间。
n)实验室使用登记本(工作日志);
o)紧急登记处理记录本。
9.1.1.2实验室工作人员抽查考核。
在验收过程中,员工应以口试或笔试的形式进行抽查,抽查人数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9.2现用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二级生物安全柜进行检测。
9.2.1现采用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围护结构。通风系统(包括更换高效过滤器)维护后,必须在生物安全柜移动或维护后重新测试(包括生物安全柜)。根据本标准和JGJ71-1990的要求和设计任务书的指标进行测试。
9.2.2现用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检测。
9.2.3各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使用的二级生物安全柜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现场检测(见附录B)。
10和维护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10.1必须按照本标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要求,用和维护三、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10.2不得擅自更换与生物安全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10.3实验室变更实验室的结构和设备,必须经有关专家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
10.4实验室应由专业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应急和定期维护。
附录A
(规范附录)
安全操作规程。
A.1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1.1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
A.1.禁止实际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1.物品接触微生物或微生物后,脱下手套,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
A.1.1.4用移液器吸收液体,禁止口吸。
A...
1.
1.
A.1.8.在运出实验室出实验室前灭活,如高压灭活。
1...9.防虫措施。
A.1.2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无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A.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2.1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
A.2.1.1.1与本附录A.1.1~A.1.9相同。
A.2.1.2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生物危险标志,相关生物危险信息应贴在内部显著位置,包括使用传染性材料的名称、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A.2.2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A.2.2.1进行传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在实验室或动物室工作前,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才能使用免疫抑制剂。
A.2.2.2.2实验室入口处应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素、生物安全水平、所需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号码、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以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A.2.2.3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A.2.2.4必要时,应收集危险人员的基本血清,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A.2.2.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保管。进入实验室前,工作人员应阅读规范并按规范要求操作。
A.2.2.6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暴露后的预防和处理程序。每年接受最新的培训。
2.
A.2.2.7.1除特殊情况(肠外注射、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等利器。尽量用塑料设备代替玻璃设备。
A.2.2.7.2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弯曲、切断、折断和重新盖帽使用过的针头。从注射器中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使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人防穿透容器中。非一次性工具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至特定区域进行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A.2.7...3.可使用;
A.2.2.7.4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和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前必须消毒。
A.2.2.8培养基、组织、体液等潜在危险废物必须储存在防漏容器中,运输消毒灭菌。
A.2.2.9实验设备运出维修前必须进行消毒。
A.2.2.10人暴露于传染性物质时,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及处理方案。
A.2.2.11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A.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A.3.1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
要求与本附录A.2.1相同。
A.3.2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A.3.2.1实验室的门必须关闭。
A.3.2.2.2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禁止干扰正在操作或辅助的工作人员。禁止免疫耐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禁止临时疾病或皮肤损伤在实验室工作;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实验室。
A.3.2.3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素、生物安全水平、所需免疫、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相关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以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A.3.2.4建立严格的实验室规章制度,相关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必须明确进出实验室的程序。建立出入境登记制度。
A.3.2.5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定期检查。
A.3.2.6收集工作人员和其他风险群体的基本血清,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A.3.2.7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并向所有员工提供生物安全手册。告知员工实验室的特殊危险,员工应按规范要求阅读和操作。
A.3.2.8实验室及其辅助人员应接受相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暴露后的预防和处理程序。每年接受最新的培训。
A.3.2.9进入实验室前,实验室负责人有责任向全体员工提供标准的微生物操作规范和技术,以及仪器操作规范。并由专家提供特殊培训。
A.3.2.10实验所需物品必须通过传输窗口输入。
A.3.2.11严格遵守以下规定,防止利器损坏:
A.3.2.11.1除肠外注射、静脉切开等特殊情况外,严禁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等锋利工具。尽量用塑料设备代替玻璃设备。
A.3.2.11.2注射和吸收传染性液体时,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弯曲、折断、切割、重新盖帽、从注射器中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它应该放在不锈钢容器里。非一次性工具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运至特定区域消毒,最行高压消毒。
A.3.2.11.3尽量使用无针注射器等安全装置,配备污染针、锋利的工具和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A.3.2.12禁止在开放式试验台和容器中操作传染性物质,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设备中操作。生物安全柜工作台表面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洗。
A.3.2.13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废物必须储存在防漏容器中运输。
A.3.2.14传染性实验结束后,特别是传染性物质溢出和溅出后,应由专业人员或经过正式培训的人员进行消毒和清理。实验室必须有溢出物处理程序的文件。
A.3.2.15污染设备运出维修前必须消毒。所有废弃物或物品在丢弃或重复使用前必须消毒。
A.3.2.16建立实验室事故和暴露报告系统。传染性物质溢出暴露后,必须及时消毒,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记录事故过程和处理过程。
A.3.2.17禁止将无关动植物带入实验室。
A.4.1.1实验期间,非实验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才能进入实验室。
A.4.1.2制定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A.4.1.3必须严格执行所有操作程序,以减少或避免产生气溶胶。
每次实验结束后,A.4.1.4必须对工作台进行消毒,活性物质溅出后必须及时处理消毒。
A.4.1.5所有废弃物在丢弃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消毒。
A.4.1.6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
A.4.2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A.4.2.1禁止非工作人员、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人员、儿童和孕妇进入实验室。临时生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的工作人员也禁止进入实验室。
A.4.2.2实验室入口安装带锁的安全门,由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或设备安全负责人管理。进入实验室前,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的潜在危险和正确的保护措施。
A.4.2.3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遵守进出实验室的程序,记录进出实验室的日期、时间和状态。
A.4.2.4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
A.4.2.5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素、实验室负责人姓名和进入实验室所需的特殊要求(如免疫、防毒面具等)。
A.4.2.6实验室负责人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本实验室研究的标准微生物和微生物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掌握实验室设备的特殊规范和操作。
A.4.2.7工作人员应免疫接种致病因子。
A.4.2.8收集检测人员的血清并留下底部,然后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建立血清学监测程序。
A.4.2.9向工作人员提供生物安全手册,告知相关特殊危险,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范阅读和操作。
A.4.2.10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潜在危险知识培训,掌握防止暴露和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定期接受最新培训。
A.4.2.11进出实验室只能通过更衣室和淋浴实验室。实验室只能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气门应急通道离开。
A.4.2.12工作人员在外部更衣室更换和储存衣服。进入实验室时,他们必须在内部更衣室的干净工作服室穿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工作服,包括内衣、裤子、衬衫、鞋子、手套等。离开实验室必须淋浴。进入淋浴室前,在内部更衣室的非干净工作服室脱下衣服,高压消毒后清洗。
A.4.2.13实验室所需物品由双门高压室、烟熏消毒室或气闸门送入。
A.4.2.14严格遵守以下规定,防止利器损坏:
A.4.2.14.1除肠外注射等特殊情况外,严禁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或其他利器。尽量用塑料设备代替玻璃设备。
A.4.2.14.2注射和提取传染性液体时,必须使用一次性联合注射器。禁止弯曲、切断、折断用过的针头,重新盖上帽子,从注射器上取下,手动操作。将针放入防穿透容器中,将非一次性工具放入厚壁容器中,运至特定区域进行高压消毒。
A.4.2.14.3尽量使用无针注射器等安全装置。
A.4.2.14.4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和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前必须进行高压消毒。
A.4.2.15从三级生物安全柜或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转移的生物材料必须完全转移到不易破裂的密封一级容器中,然后用二级容器包装,并通过消毒池和空气闸门运出实验室。
A.4.2.16除生物学物质必须保持完整的原始状态外,禁止从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取出未经高压消毒或烟熏消毒的物质。
A.4.2.17传染性物质实验结束后,特别是传染性物质溢出溅出后,由专业人员或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进行消毒。仪器在运输、维修和维护前应进行消毒。实验室必须有溢出物处理程序的文件。
A.4.2.18创建试验室安全事故和裸露的汇报系统软件,传染性化学物质外溢及曝露伤亡事故后,务必立即向试验室责任人报告,并纪录安全事故全过程和解决通过。创建试验室感柒工作人员的防护和诊疗医护组织。
A.4.2.19禁止在试验室解决不相干物件。
附则B
(规范化附则)
II级超净工作台的施工现场检验
B.1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务必对Ⅱ级超净工作台开展实地检验
B.1.1试验室工程施工时,Ⅱ级超净工作台搬放到指定位置后。
B.1.2Ⅱ级超净工作台被挪动位子后。
B.1.3对Ⅱ级超净工作台开展维修后。
B.1.4Ⅱ级超净工作台拆换空气过滤器后。
B.1.5Ⅱ级超净工作台一年一度的基本当场检验。
B.2当场检查的必检新项目和方式
B.2.1竖直气旋速率横断面测量
B.2.1.1仪器设备:精确度为读值±3%的热风速计。
B.2.1.2方式:测量点坐落于柜里正压送风口下边0.15m处,为匀称测量点。测点间隔不得超过0.15m。测量点布局不少于三行,靠内腔的行间距柜内腔0.15m,每排不少于7个测量点。
B.2.1.3判断:竖直气旋匀称区所测均值风力与生产厂家给出值之差低于±0.025m/s,且点射风力与测定均值风力之差不得超过20%为合格。
B.2.2工作中对话框送风风力测量
B.2.2.1方式
 最先测量工作中对话框送风排风量,再除于超净工作台工作中对话框面积换算进出风风力。
 工作中对话框送风排风量根据测量超净工作台的排风系统排风量而算出。针对仅从工作中对话框送风的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的排风系统排风量就相当于工作中对话框送风排风量;针对除从工作中对话框送风外,也有独立的进风道的超净工作台,则从排风系统管的总排风量扣减进风道送风排风量即是工作中对话框送风排风量。
选用JGJ7l―1990中常要求方式测量超净工作台的(进)排风系统管排风量。
B.2.2.2判断:测定送风风力与生产厂家给出值之差低于±0.025m/s为合格。
B.2.3浓烟实验:应用散烟物作形象化分辨。
B.2.3.1在工作中表层中心线上边高过工作中对话框上沿0.15m处从档板一端到另一端散烟,应是竖直流线型,不可有盲区和流回。
B.2.3.2距视窗内表层0.025m,高过工作中对话框上沿0.15m处从一端到另一端散烟,应是竖直流线型,不可有盲区和流回,也无浓烟从安全柜逸出。
B.2.3.3距工作中对话框0.04m沿窗口外边缘散烟,吸进的烟无逸出,工作中表层无浓烟。
B.2.3.4若为推拉门式工作中对话框,散烟查验边缘密封性状况。
B.2.4高效率空气过滤网测漏实验
选用JGJ7l―1990中常要求方式确定超净工作台中的高效率空气过滤网无渗漏。
B.3安全柜泄露实验(非必测新项目)
实验前使超净工作台处在全关掉情况,将要风道和工作中对话框密封性(可以用密封剂带密封性)。关闭电源时对超净工作台内部结构打气充压至500Pa后终止充压,观查工作压力维持状况。30min后工作压力降低低于10%为合格。
B.4检验时应做走电、接地线电阻和电级性实验。可按客户规定做照明灯具测量、震动测量和噪音水准测量。
B.5在贯彻实施在我国Ⅱ级超净工作台相关规范以前,進口的Ⅱ级超净工作台务必合乎生产的国家相对应的规范,生产的国家无相应规范的设备不可進口应用。国内的Ⅱ级超净工作台生产商务必制订对应的产品标准,其性能参数不可小于国外同类商品的规范。在出厂时务必按产品标准对每台超净工作台开展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应用微生物菌种开展的微生物安全防护检验不可省去。
附则C
(资料性附则)
世界各国的微生物菌种与微生物安全防护试验室适用等级表
C.1本附表中世界各国(机构)相关微生物菌种风险性组和微生物安全防护水准的界定
C.1.1欧盟国家(EU―96,1993年10月)
C.1.1.11类风险性组指不太可能导致人们病症的微生物菌种。
C.1.1.22类风险性组指微生物菌种可以导致人们病症,并有可能对工作员有伤害,但不可以散播到小区中去,且通常有合理的防止和解决对策。
C.1.1.33类风险性组指微生物菌种可以导致人们病症,对工作员有明显的伤害,它有向小区推广的风险性,但通常有合理的防止和治疗措施。
C.1.1.44类风险性组指微生物菌种可以导致明显的人们病症,对工作员有明显的伤害,有很高的向小区推广的风险性,通常沒有高效的防止和治疗措施。
C.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有关重组DNA的规章(NIHrDNA―97)
C.1.2.11类风险性组(RGl)微生物菌种与身心健康成人病症不相干。
C.1.2.22类风险性组(RG2)微生物菌种与人们病症相关,但不比较严重,有可以防止和诊治的介入对策。
C.1.2.33类风险性组(RG3)微生物菌种与比较严重的或至死性人们系统疾病,但很有可能有用以防止或医治的介入对策。
C.1.2.44类风险性组(RG4)微生物菌种很有可能导致明显的或至死性的人们病症,但通常沒有防止和诊治的介入对策。
C.1.3澳大利亚试验室生物安全规章(LCDC96,第二版,1996)
C.1.3.11类风险性组(对本人和小区低风险性)包含这些不太可能对正常人或小动物导致病症的微生物菌种,如病菌、细菌、病毒感染和裂头蚴。
C.1.3.22类风险性组(中等水平的本人风险性、比较有限的小区风险性)发病原可以导致人们或动物疾病,在一般情形下,不大可能对建康的试验室工作员、小区、牲畜或自然环境组成严重威胁,试验室曝露非常少会出现造成比较严重病症的感柒,并有合理的防止和治疗措施,散播的风险性比较有限。
C.1.3.33类风险性组(高本人风险性、低小区风险性)发病原可以导致明显的人们或动物疾病,或可以导致明显的社会经济不良影响,但本人间的不经意触碰不容易导致病源散播,或可以用抗微生物菌种或裂头蚴的用药治疗。
C.1.3.44类风险性组(高本人风险性、高小区风险性)发病原通常可以导致明显的人和动物病症,常常是无法治疗的,便于在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中间根据立即、间接性或不经意接触传播。
C.1.4美国CDC/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BMBL93―CDC第3版,1993)
C.1.4.11级微生物安全防护水准合适与具备显著特点的微生物菌种有关的工作中,不容易对身心健康成年人导致病症,对试验室工作员和自然环境有较小的潜在的伤害。
C.1.4.22级微生物安全防护水准合适用以微生物菌种对本人和自然环境有中等水平水平潜在性影响的工作中。
C.1.4.33级微生物安全防护水准适用临床医学、确诊、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及生产制造工作上,用以解决根据吸进方式曝露时可以导致明显或潜在性至死病症的国内或外界的微生物菌种。
C.1.4.44级微生物安全防护水准适用解决相对高度风险微生物菌种工作中,该微生物菌种具备很高的本人风险性,可根据气溶胶传播导致试验室感柒和危害生活的病症。
 注:可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DC/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四版中的新界定。
C.2世界各国微生物菌种与微生物室验室适用等级表(略)

在线客服

彭经理

027-82289886

1818-667-1616

扫一扫,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