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GMP是指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兽药生产质量管理的制度和基本标准。兽药GMP对洁净室(区)空调净化系统等硬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洁净水平划分的规定也非常明确。洁净室(区)的清洁水平主要分为三个参数:粉尘颗粒的最大允许数、微生物的最大允许数和通风次数,并对照度、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规定。这些参数可以对洁净室(区)的水平进行相应的合理、科学的验证和监测。
本文阐述了洁净室(区)的检测。对洁净室(区)级参数尘粒的最大允许数、微生物的最大允许数、通风次数、照度、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总结和总结。
以下是对这些参数的具体检测。
一、洁净室(区)尘粒。
粉尘颗粒是指固体和液体物质或两者的混合物,一般尺寸为0.001μm~1000μm。粉尘颗粒检测主要采用仪器光散射法,即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在光照下产生光散射现象,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表面积成正比。在检测过程中,首先确认空调净化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通风次数或风速。压差是否能满足要求。然后室(区域)进行动态或静态检测,测量洁净室(区域)的面积和体积,确定采样点的数量、位置和采样量。检测点见表1。
除尘颗粒采样时,还应注意:1。确认仪器计数稳定后,可开始连续读数。2.采样管必须清洁,严禁泄漏。3.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进行。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1.5m。4.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于相同的压力和温度下,以避免测量误差。5.仪器应根据仪器的验证周期定期验证,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6.对于单向流,仪器采样口应面向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口应向上。7.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免回风口。8.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表1:洁净室(区)尘粒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悬浮粒子 |
检测依据 |
JGJ71-90[1]、GB/T 16292-1996[2] |
检测条件 |
1.风速或换气次数和静压差达到级别要求,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
2.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10min后开始。
3.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30 min后开始。 |
采样点
位 置 |
1.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2.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 |
最少采样点数目和次 数 |
1.对任何洁净室(区),采样点的数目≥2个,总采样次数≥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2.最少采样点数目可查表2。 |
采样量 |
最小采样量见表3。 |
结果报告 |
以检测区域的某个采样点的最大平均粒子浓度和全部采样点粒子浓度平均值的95%置信上限进行报告。 |
指数
g-
要求,
2.对于单向流,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10min后开始测试。
3.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30min后,应对非单向流进行测试。
采样点
位置1.采样点一般均匀布置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上。
2.采样点超过5点时,也可分层布置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但每层不少于5点。
至少采样点和次数为2.
2.至少可以查看采样点的数量2。
采样
报告了最大粒子浓度和所有粒子浓度。
表2:洁净室(区)尘粒检测的最低采样点。
面 积m2 |
洁净度级别 |
100 |
10 000 |
100000或300000 |
<10 |
2~3 |
2 |
2 |
≥10~<20 |
4 |
2 |
2 |
≥20~<40 |
8 |
2 |
2 |
≥40~<100 |
16 |
4 |
2 |
≥100~<200 |
40 |
10 |
3 |
≥200~<400 |
80 |
20 |
6 |
≥400~<1000 |
160 |
40 |
13 |
≥1 000~<2 000 |
400 |
100 |
32 |
2 000 |
800 |
200 |
63 |
表3洁净室(区)尘粒检测最小采样量。
洁净度级别 |
采样量,L/次 |
≥0.5μm |
≥5μm |
100 |
5.66 |
― |
10 000 |
2.83 |
8.5 |
100 000或300 000 |
2.83 |
8.5 |
洁净室(区)微生物可以检测沉降细菌或浮游细菌。沉降细菌检测是通过自然沉降原理,在培养基容器中收集空气中的生物颗粒,在适当条件下繁殖到可见菌落,确定清洁环境中的活微生物数量,评价洁净室(区)的清洁度。浮游细菌检测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颗粒作为特殊培养基,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菌落,确定清洁环境中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量,以评价洁净室(区)的清洁度。
在实际检测浮游菌和沉降菌时,首先确认洁净室(区)的检测条件是否符合等级要求。满足要求后,测试人员和测试仪器按照洁净室(区)的进出规定进出洁净室(区)(如穿环境工作服、紫外线照射、仪器外部消毒等),测试人员首先测量测试区域的面积和体积,确定采样次数和采样点。浮游菌确定采样量后,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收集到肉汤琼脂培养基上。沉降菌确定采样时间后,直接将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使空气中的微生物自动降落在肉汤琼脂培养基上。采样点见表4~7。采集的培养基应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48小时。同时,选择不少于3个培养基的空白控制培养。
检测微生物时应注意:
1.检测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不得使用变质、损坏或污染的培养基和培养皿。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样品管和其他人为污染。
3.详细记录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参数。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异很大,计数时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错过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必要时注意细菌菌落或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用显微镜识别。
5.如果在实验室以外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培养基必须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控制温度,培养基应放置在含冰的运输箱中。消毒运输箱温度控制在0℃~4℃,运输温度记录在记录中。
表4洁净室(区)浮游菌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浮游菌 |
检测依据 |
JGJ71-90、GB/T16293-1996[3] |
检测条件 |
1.风速或换气次数和静压差达到级别要求,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
2.浮游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3.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10min后开始。
4.对非单向流,如10 000级,100 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30 min后开始。 |
采样点
位 置 |
1.测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2.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
3.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
采样点数目和次数 |
浮游菌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分为日常监测及环境验证两种情况,见表5。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1)对每个100级洁净操作区域(如层流罩、层流工作台),可在离药物敞开口处30cm处设测点,每班一次。
2)对每个10 000级洁净工作区域(如药物开口工作区),可在工作面处设测点,每班一次。 |
采样量 |
采样量根据日常监测及环境验证确定,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6。 |
结果报告 |
以检测区域的浮游菌最大菌落浓度(个/m3)进行报告。 |
指数
G.J71
要求,
2.在测试浮游菌之前,测试过的洁净室(区)已经消毒。
3.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10min后,对于单向流,如100级净化室和层流工作台。
4.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30min后,对于非单向流量,如1万级、1万级以上的净化房间。
采样点
位置1.测点位置离地面约0.8m~5m(略高于工作面)。
2.送风口测点位置离送风面约30cm。
3.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内增加测点。
采样数和次数
1)每100级洁净操作区(如层流罩、层流工作台)可在离药物开口30cm处设置测点,每班一次。
2)每1万级洁净工作区(如药品开口工作区)可在工作面设置测点,每班一次。
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6。
报告最大菌落。
表5洁净室(区)浮游菌检测采样点数。
面 积
m2 |
洁 净 度 级 别 |
100 |
10 000 |
100 000或300 000 |
验证 |
监测 |
验证 |
监测 |
验证 |
监测 |
<10 |
2~3 |
1 |
2 |
1 |
2 |
― |
≥10~<20 |
4 |
2 |
2 |
1 |
2 |
― |
≥20~<40 |
8 |
3 |
2 |
1 |
2 |
― |
≥40~<100 |
16 |
4 |
4 |
1 |
2 |
― |
≥100~<200 |
40 |
― |
10 |
― |
3 |
― |
≥200~<400 |
80 |
― |
20 |
― |
6 |
― |
400 |
160 |
― |
40 |
― |
13 |
― |
注:1)表1中的面积,对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包括层流工作台),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于10 000级,100 000级,300 000级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2)日常监测的采样点数目由生产工艺的关键操作点来确定。 |
表6洁净室(区)浮游菌检测最小采样量。
洁净度级别 |
采样量,L/次 |
日常监测 |
环境验证 |
100级 |
600 |
1 000 |
10 000级 |
400 |
500 |
100 000级 |
0 |
100 |
300 000级 |
0 |
100 |
表7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沉降菌 |
检测依据 |
JGJ71-90、GB/T16294-1996[4] |
检测条件 |
同浮游菌。 |
采样点位置 |
1.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2.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
采样点数目 |
沉降法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8确定。 |
采样量 |
应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9。 |
结果报告 |
以检测区域的最大菌落数(个/皿)进行报告。 |
表8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最少采样点数。
面 积m2 |
洁净度级别 |
100 |
10 000 |
100 000或300 000 |
<10 |
2~3 |
2 |
2 |
≥~<20 |
4 |
2 |
2 |
≥~<40 |
8 |
2 |
2 |
≥40~<100 |
16 |
4 |
2 |
≥100~<200 |
40 |
10 |
3 |
≥200~<400 |
80 |
20 |
6 |
≥400~<1000 |
160 |
40 |
13 |
≥1 000~<2 000 |
400 |
100 |
32 |
2000 |
800 |
200 |
63 |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面积;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的房间面积。 |
表9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的培养皿最少数量。
洁净度级别 |
所需φ90mm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 |
100 |
14 |
10 000 |
2 |
100 000或300 000 |
2 |
三、洁净室(区)风速及通风次数。
风速和通风次数的测试依据是JGJ71-90。风速。通风次数必须首先进行测试,洁净室的效果必须在设计的风速和风量条件下获得。风量由风口截面的平均风速乘以风口的净截面积来确定。洁净室(区)的通风次数由送风量除以洁净室(区)的体积决定,以确定洁净室(区)是否符合等级规定。百级洁净室(区)只需以最低风速确定。测试要点见表10。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用测试架固定风速计来检测风速,以避免人体干扰。当必须携带风速计进行测试时,手臂应伸直至最长位置,使人体远离测试头。
表10洁净室(区)风速。通风次数的检测点。
参数指标 |
风速、换气次数 |
检测条件 |
风机运行正常,系统中各部件安装正确,无障碍(如过滤器无被堵、挡),所有阀门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上,并且必须实际测量被测风口、风管尺寸以及被测洁净室(区)的体积。 |
采样点位置 |
1.单向流洁净室:检测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m。其中垂直单向流:检测截面取距地面0.8m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取距送风面0.5m的垂直截面。
2.乱流洁净室:根据风口形式可选用辅助风管,即用硬质板材做成与风口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过滤器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取采样点。 |
采样点次数 |
1.单向流洁净室:测点数应不少于10个,均匀布置。
2.乱流洁净室: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 |
结果报告 |
百级洁净室(区)检测结果报告以检测区域风速的最低数值进行报告。百级以上的洁净室(区)检测结果报告以检测区域的总风量数值或换气次数的实际值进行报告。 |
指数
检测条,启动机运行正常,无障碍(如过滤器无堵塞.堵塞),所有阀门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必须实际测量被测风口、风管尺寸和被测洁净室(区域)的体积。
单向流动截面上的测点间距不大于2m。垂直单向流:检测截面距地面0.8m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动(层流)洁净室:距送风面0.5的垂直截面。
2.乱流洁净室:辅助风管可根据出风口形式选择,即硬板与出风口内截面相同。直管段长度等于出风口边长的两倍,连接到过滤器出风口外,并在辅助风管出风口平面上取样点。
在
2.乱流洁净室:测点按最低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
结果报告为检测区域风的最低值。
四、洁净室(区)压差、照明、噪声、温度和湿度。
这些参数指标主要以JGJ71-90为检测依据,根据各探测器的原理进行检测。检测点见表11~14。
检测应注意:1。在噪声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得发出任何声音(如摩擦声、说话声等)。当2.照明检测时,仪器的采样探头不得被杂物污染。采样时应在明亮的地方,不得在物体的阴影处,洁净室(区域)的照明仅测量除特殊局部照明外的一般照明。
表11 洁净室(区)静压差的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静 压 差 |
检测条件 |
风速或换气次数达到级别要求,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在所有门关闭时进行。 |
采样点位置 |
从洁净室(区)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测定,检测高度一般可为0.8m。 |
采样点次数 |
≥1次。 |
结果 报告 |
以实测最小静压差的数值进行报告。 |
表12 洁净室(区)噪声的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噪 声 |
检测条件 |
风速或换气次数达到级别要求,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
采样点
位 置 |
测点高度距地面1.1m。 |
采样点
次 数 |
5点设置,面积在15m2以下者,可用室中心1点。 |
结果报告 |
以检测区域噪声的最大数值进行报告。 |
表13洁净室(区)照度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照 度 |
检测条件 |
风速或换气次数达到级别要求,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新安装的日光灯必须已有100h的使用期,旧日光灯必须已点燃15min。 |
采样点
位 置 |
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1m~2m间距布置,测点距离墙面1m(小面积房间为0.5m)。 |
采样点
次 数 |
≥1次。 |
结果报告 |
以检测区域照度的最低数值进行报告。 |
表14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检测要点。
参数指标 |
温度和相对湿度 |
检测条件 |
净化空调系统应已连续运行至少24h,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
采样点位置 |
离地面0.8m,测点距外墙表面应大于0.5m。
室内测点一般布置在以下各处:
1.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室中心(温、湿度可测此一点或多点);
4.敏感元件处。 |
采样点次数 |
采样点次数见表15。对有恒温要求的场所,根据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的要求,检测宜连续进行8h~48h,每次测定间隔不大于30min。 |
结果 报告 |
以检测区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报告。 |
表15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检测采样点次数。
波动范围 |
室面积≤50m2 |
每增加20-50 m2 |
±0.5℃-±2.0℃
±5%-±10%RH |
5次 |
增加3-5次 |
≤?0.5?℃
≤?5%?RH |
点间距不应大于2m ,点数不应少于5个 |
四、洁净室(区)压差、照度、噪声、温湿度。
附件:如何设计万级微生物洁净室。
一、万级微生物洁净室设计技术指标:
A、
微生物洁净室设计说明技术指标说明:微生物洁净室设计说明实验区空调系统制冷能力**KW组合空调机组。
B、微生物洁净室设计说明排气口配有高效过滤器,送风口配有高效过滤静压箱,实现进气清洁,更换高效过滤器更方便。
C、一般室内排风采用上下排风方式,室内排风口应位于室内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单侧布置,无障碍物。
D、回风口余压阀自动调节室内压力,保持正压清洁。
二、微生物洁净室设计说明: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经济实用。净化要求等级为1万级。实验室设计有一、二、风淋、缓冲等实验前准备工作。采用人流、物流分离的原则,减少实验污染,确保安全。
A.本布局紧凑合理,满足实验室运行和空气清洁度水平的要求,力求科学经济的原则,考虑实验室的要求、开发和运行成本。
B.洁净室入口设置风淋室,可有效去除人体灰尘,减少洁净室灰尘量。同时,风淋室还起到气闸的作用,防止不洁空气从门进入洁净区。
C、洁净室应向室内提供一定比例的新鲜空气,净化过滤后进入各实验室补偿排气,确保正压和工作人员需要。
D.风量回风次数采用风量调节阀控制不同洁净水平的区域,调节压力梯度,确保气流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洁净室不同级别之间的压差为≥5pa,洁净室与室外的压差为≥10pa。
E、洁净室设有紫处灯杀菌装置。
F、传送窗采用全不锈钢材质,机械联锁控制,带灭菌装置。
G、观察窗为封闭式洁净窗,门为气密式洁净门。生物洁净室设计施工问题摘要: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生物洁净室的不同特点和设计方法,对生物洁净室设计施工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生物洁净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集中在医院手术室和病房、制药厂、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室等。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对同一级别的洁净室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笔者检测到的几个生物洁净室存在各种问题,其中很多都是由于对各种生物洁净室的特点和要求缺乏了解造成的。首先,不同类型的生物洁净室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要求。如果不了解这些规范,就无法进行设计和施工。目前,不同类型生物洁净室的一些规范如表1所列。只有熟悉各行业的特点,充分掌握各规范的要求,才能做好生物洁净室的设计、施工和调试。
在表2中,详细比较了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表2中的参数要求并不详细,应以原规范为准。1.各种生物洁净室的规范编号名称简称适用范围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设计规范。首先是平面布局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制药厂洁净厂房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平面设计中尤为突出。主要问题是平面太复杂。的确,在制药厂的平面设计中,要尽量保证洁净区不受污染,做到合理分区、洁净污染分离、人流、物流明显,但一定要避免矫枉过正。由于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验收标准时缺乏专业知识,对洁净室的原理和特点了解不够,往往使洁净室过于神秘和复杂,因此对洁净室的平面布局过于苛刻,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个问题在缓冲室的设置上尤为突出。比如一个制药厂的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厂的过程是这样的:换鞋一个更缓冲两个更洗手消毒缓冲洁净走廊三个更缓冲或手消毒高级洁净室。因此,工作人员在进入高级洁净室工作前,需要进出9个房间,打开18扇门,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由于许多制药厂规模小,投资少,工厂非常紧凑,每个辅助室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甚至只有2平方米,所以工作人员几乎不能同时容纳两个人的房间,不断开门。转身。关上门,几乎头晕。严格的要求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矫枉过正会适得其反。为了方便进出,许多工人往往不关门,许多房间都是徒劳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合并可以合并的房间,取消不必要的房间。例如,洗手和消毒可以用作缓冲室。此外,对于低级洁净室,如1万级洁净室和10万级洁净室,不必设置缓冲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三个以上的设置。缓冲室的设置主要是通过不同时打开两扇门来隔离气门。如果严格管理,一些辅助房间可以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此外,没有必要在10万级和1万级房间设置缓冲区。10万级房间和1万级房间的空气粉尘浓度没有一些非专业人士想象的那么不同。门一打开就会被污染。事实上,两者是相似的。例如,兽药GMP(2002)规定,10万级房间的最低通风次数为15次/小时,1万级房间的最低通风次数为20次/小时,相似。此外,由于房间体积一般较小,例如,对于4m2房间,5次/小时的通风次数仅为50m3/小时左右,50m3/小时的通风量难以调整。此外,无论设计和施工如何,都应适当保留一定的余量。因此,从作者测试的几家制药厂来看,除了名义上不同的清洁度水平外,人员进出路线上的一些小房间的通风次数与空气粉尘浓度没有区别。有时候,所谓的10万级房间的粉尘浓度低于10万级房间。以上观点是证明验收标准不能以主观意识制定,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精简平面不影响实际功能,使人员进出方便简单,节约工程成本,扩大有效使用面积。为什么不呢?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中。除了要求增加大量缓冲外,行业主管部门还需要实现人流。物流。清洁物品。污垢走不同的路线,完全分开,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一些政策制定人为了强调重视程度或满足一些需要,提出如何强调生物安全不过分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一切都必须从现实出发,一切都要有学位。只要能充分满足安全需求,层层加码就是缺乏专业知识和自信。笔者认为,自SARS以来,P3实验室设置了三区两缓(即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不同区域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区)的要求有待商榷。从国外的一些数据也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平面比我们简单得多,一些风险较低的实验室设置两区一缓就足够了。制定三区两缓的人可能与设计工作接触不多。事实上,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对压差的要求极其严格,三区两缓往需要6.7层的房间来保证自我控制。因此,要从实际出发,让生物安全实验室真正做到安全.实用.经济.可行。
在生物洁净室的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圆弧角的使用。生物洁净室主要以控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为基本目的,微生物容易在某些角落繁殖,因此生物洁净室应易于清洁,尽量减少死角,因此在JGJ71-90《洁净室施工验收规范》第2.3.8条规定:踢板部分应与墙平整或略微缩小2~3mm。当踢板与地面材料相同时,圆角半径R应大于或等于50mm;当踢板与地面材料不同时,应嵌入弹性材料。除了地面和墙壁的角度要求外,其他部分没有规定。现在常见的做法是在所有的角度上安装铝合金角度。由于生产粗糙,许多,许多项目的角度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对于墙壁之间,墙壁和天花板之间的角度不是很大,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建筑单元。
事实上,墙壁和地面之间的角落是非常关键的,但它们往往成为隐藏污垢和滋生细菌的地方。原因是原因是:由于弧角有厚度,在圆角和板墙和地面的两个角落,会形成两个小接缝,因为地面。板壁不均匀,接缝处经常有许多间隙,许多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没有胶水密封,有些即使胶水,也会有裂缝现象。因此,最初的目的是消除卫生死角,但实际情况增加了许多隐患。这种情况在平时并不明显,在洁净室清洁会暴露,一旦地面上有水,水就会通过缝隙渗入隔壁房间,圆角往往充满水渍,成为细菌繁殖的绝佳场所。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对规范的规定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一种形式。对于我国生物洁净室的建设,我们不仅要满足于那种水平的解决方案,而且要实现必须改进,而不仅要实现实施工作,而且要实现实施工作。
有几种方法值得推荐:
1.圆角安装后,铺设一定厚度的自流平地面,彻底消除地面接缝;
2.圆角安装后,铺设整体卷材地面,然后沿圆角将卷材铺设到墙板上,使圆角与地面融为一体。
3.采用建筑材料(如胶砂)砌筑弧形墙板底座,底座与地面处理相同,如刷漆等,使地面与底座融为一体,底座作为踢脚部分与墙壁平整或低于墙壁。生物洁净室的特点仍然很多,实际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充分了解不同类型洁净室的不同要求和特点,熟悉规范的规定,才能真正建设生物洁净室。